集團新聞
王誠董事長接受《山東農大報》桃李芬芳欄目采訪
發布時間:[2024-6-1 17:23:41] 瀏覽量:1897次日前,王誠董事長作為山東農業大學校友接受《山東農大報》桃李芬芳欄目采訪。報道發表在《山東農大報》第1447期第8版,講述了王誠董事長求學創業之路,以實際行動反哺母校,先后被山東農業大學聘為“創新創業導師”和“研究生校外行業導師”,擔任山東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山東畜牧獸醫學會反芻動物科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副理事長。2023年被聘請為山東農業大學校友會泰安聯絡處理事會秘書長,并被授予“優秀校友工作者”榮譽稱號,健源生物是山東農業大學“校友之家”單位、動物科技學院“教育科研實踐就業基地”。
報道原文:
愛好寫作,先后出版多本著作;傾心科研,擁有3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獲評多項科技創新獎;創立公司,發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是記者與王誠訪談時,跳入腦海中的一句話,或許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王誠,山東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2000級校友,畢業后擔任過農場技術員、銷售業務員,在基層摸爬滾打近十年。2013年創立山東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源公司”),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山東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泰安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結緣農大,奮力成長
1980年,王誠出生在泰安市徂徠鎮,家里以種地為生。“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王誠比同齡人想得更現實,也更長遠些,這在他高考后選擇專業時便有所體現。2000年,王誠考入農大動物醫學專業。“當初選這個專業一是學費低,二是覺得農村孩子還是要學個‘技術活’,畢業后至少可以在村里當獸醫養活自己。”王誠告訴記者,直到現在,他都無比慶幸自己考入了農大、選擇了動物醫學專業,那四年的學習為他的人生打好了“地基”。
從大一起,王誠就形成了明確的人生規劃,這得益于當時的輔導員郭慧君老師為他們上的一堂職業生涯規劃課。“事情要早打算,人生要早規劃,同學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優勢和性格特點確定好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讓自己走得穩、走得好、走得遠,贏在職業人生的起跑線上。”郭慧君老師的話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更要早點為未來做打算,選擇了動物醫學專業,就要學有所用。”王誠說道。
明確了要從事的職業方向,后面就是沉淀了。大學四年,他走得格外充實與踏實,不落一節專業課,跟著老師做實驗學技術,寒暑假去農場實習打工,了解牛、羊等反芻動物常患的疾病及診療方法。一次農場實習時,他了解到飼料配比不當,會導致牛羊等反芻動物發生酸中毒,引起瘤胃菌群紊亂,進而出現腹瀉、尿結石等癥狀。“如果有優質健康、科學高效的飼料,應該可以降低反芻動物生病的概率。”一顆“種子”悄然埋下。
大學期間,王誠還養成了兩個愛好,一個是打乒乓球,他喜歡站在露天球臺前“揮汗如雨”,這也在無形中提升了他的專注力;另一個是讀書,圖書館成為了他閑暇時的“駐扎地”,在這里他收獲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思想的深度與眼界的廣度,“這對從農村出來的我來說難得可貴。”直到現在,他還保持著這兩個愛好。“母校帶給學子的收獲總是珍貴而又深遠的。”王誠感慨道。
學有所用,創辦企業
致力解決養殖戶生產難題,是他創立公司的初心與責任,也是他學有所用的生動實踐。
大學畢業后,王誠在一家養殖公司當了技術員。后來,為了尋求突破,他又去當了銷售業務員。在基層沉淀的十年讓他十分清楚養殖業需要的產品,以及養殖戶在動物飼養時面臨的難題,而他有知識、有技術、有管理經驗,這讓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我想通過研發動物飼料和生物制劑,調理動物的腸胃,提高疾病抵抗力,減少養殖戶的損失。”大學時埋下的“種子”發了芽。
2013年,他特意回到學校咨詢郭慧君老師的意見,“有了想法就去做,無論是技術還是人才,學院一定會支持你。”老師的反饋給予了他莫大的信心。不久后,健源公司正式創立,從事畜牧養殖方面的生物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公司成立那天,動科學院的幾位老師特意趕來參加,這是母校老師給在外‘游子’的支持與幫助,這種溫情讓我有些熱淚盈眶。”王誠動情地說。
“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專業優勢,研發自主核心技術,打造自主品牌。”這是學校老師鼓勵他要做的事,也是他決心一定要做成的事。他將重點放在了奶牛產業,為奶農提供優質飼料及生物制劑,保障奶牛健康養殖。之后又拓展到肉牛、羊等反芻動物上,致力于打造中國反芻動物生物制劑第一品牌。
談及企業的發展,他的回答很堅定。“‘登高必自’的校訓告訴我要保持謙遜、腳踏實地、奮勇向上,農大基因已深深刻入我的骨血,影響著我與企業的發展。”他告訴記者,腳踏實地、奮勇登高是他一直以來的信念;扎實穩健、步履堅實,是公司一直要走的路。
堅持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
走進健源公司,入目便是一整墻的專利證書和榮譽證書,甚是扎眼,另一間辦公室的桌子上還有一摞未放上的證書。近日,王誠又有喜訊傳來,他成功獲評2023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獎先進個人,公司項目榮獲山東省科技創新獎優秀項目二等獎。對他和公司來說,拿獎似乎成了一件“尋常”事兒。
“我始終明白,科技創新是決定企業走得長遠的關鍵。公司從未停止過研發的腳步,技術好了,拿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王誠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健源公司新技術研發的井噴期發生在2020年到2023年間的疫情期間,這與其他企業的發展似乎有些不同。
“疫情期間,很多公司都過得有些艱難,我們公司也是,但這卻是個開展技術研發、苦練內功的‘好時機’。”王誠告訴記者他的想法,“外面環境不好,那就向內尋求突破。企業做大不如做強,做強不如做長。提升內在實力遠比一味向外擴張來得更有價值。”也正是這幾年的沉淀,飼草料高效優質青貯關鍵技術等各項成果和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王誠和公司也開始走向“領獎”之路。
成立9年間,公司沿著科研創新的方向一路“飛馳”,以山東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知名科研單位為技術依托,加大與各大院校的戰略合作,并聘請30多位各大高校動物營養學專家、獸醫專家組成專家顧問團,進行科研攻關和新技術應用,獲得了知識產權局頒發的76項專利證書和100多項榮譽;設立了2個研發中心,主攻動物類生物大健康產品,研發出三十多種高活性生物制劑產品,滿足發酵飼料、微生物制劑、酶制劑、寵物食品等產品的生產需求,為實現“健康養殖、回歸自然”提供科學保障。
王誠與記者聊到企業創新時,提到了當下的熱門詞“新質生產力”。“我們公司研發的技術和產品是一種新質生產力,我們堅持以最前沿的生物技術與最專業的研發理念研制新產品,倡導‘健康養殖、回歸自然’的理念,這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公司的技術響應了國家的號召,與有榮焉。”
反哺母校,回饋社會
去年12月,王誠被山東農業大學聘為“創新創業導師”。“我一定將長期深耕技術開發、生產實踐第一線的寶貴經驗告訴學弟學妹們,促進母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王誠在聘任儀式上說道。近年來,王誠默默地為母校作著貢獻,他擔任了山東農業大學校友會泰安聯絡處的秘書長,被聘為山東農業大學研究生校外行業導師,他的公司成為學校招聘會的“常客”……
“母校汲我養分,我必以綠蔭報之。”這是王誠回饋學校時堅守的信念,他亦是如此做的。
2017年,山東農業大學鼓勵學院和企業共建實體班級,引導學生進企業、學技術、長才干。這時,健源公司的發展已小有規模,與動科(動醫)學院共建校企合作班,王誠擔任“健源班”校外班主任,他經常會給班級學生分享他的學習、就業、創業經歷,引導他們形成明確的人生規劃與職業規劃。
“大學四年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走好人生路的基點,加強引導非常重要。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理念‘成人達己,成己為人’,成就他人的過程中,自我價值才能更好的體現。”王誠說道。七年間,健源班聯合培養了40多名高素質學生,他們已經在不同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也是在這一年,農大與健源公司共建了實踐教學基地。從這一年開始,每年寒暑假,公司總會迎來一大批農大學子,他們會去生產車間考察學習,進研發中心學技術。
王誠對來公司實習的學生還會有一個特殊的要求——每個人都要寫一篇學術論文。他會適時給予方向引導和論文指導,將論文發布在省級以上刊物上。“我想讓這些學生們獲得實實在在的能力,懂理論、懂技術還能做研究,真正讓他們‘滿載而歸’,在未來深造或工作時更有底氣。”王誠告訴記者。
就像名字中的“誠”字一樣,王誠一直保持著自己的“赤誠”之心,不僅體現在實現自我價值,反哺母校的“小愛”中,還展現在回饋社會的“大愛”上。
“作為新時代企業家,不僅要有遠大的理想,還要具備感恩之心。”王誠關注社會需要,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不忘熱心公益事業,帶領企業組織各類主題公益活動,致力于打造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受人尊重的溫暖企業。公司成立9年共累計捐款、捐物100余萬元。
在訪談的尾聲,王誠對記者說,“健源公司正在蓬勃生長,期待長出更大的綠蔭,對社會與母校貢獻更多力量,而我也會始終保持這份赤誠與熾熱。”